咨询热线:400-066-2698
咨询热线:400-066-2698
更新时间:2025-01-03 作者: 振动时效去应力
在平安夜,一艘无人驾驶航天器飞过太阳,比此前任何人造物体都更接近太阳。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帕克太阳探测器穿越大气层,执行一项任务,旨在更多地了解太阳,包括它怎么样影响地球的空间天气。
对人类而言,这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但这一时刻没有一点人类的直接参与,因为航天器在飞过太阳时,自行执行了预先编程的任务,与地球绝对没通信。
在过去的六十年里,机器人探测器已经被发送到太阳系的各个角落,到达了人类没办法抵达的目的地。在为期10天的飞越过程中,帕克太阳探测器经历了高达1000摄氏度的温度。
然而,这些无人驾驶航天器的成功,加上新型先进人工智能的崛起,引发了一个问题:人类在未来太空探索中将扮演什么角色?一些科学家质疑,是否还需要人类宇航员。
他表示,派遣人类去太空的唯一理由就是一场冒险,一种富人的体验,而这应该由私人资助。伦敦大学学院的物理学家安德鲁·科茨表示赞同。他说:“对于严肃的太空探索,我更倾向于使用机器人。机器人能走得更远,做得更多。”
他还认为,机器人比人类更便宜。“而且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机器人能越来越聪明。”但这对未来一代有志成为宇航员的人来说意味着什么?况且,肯定有些功能是人类能在太空中完成,而无论多么先进的机器人都永远没办法做到的?
机器人航天器已经访问了太阳系中的每一颗行星,以及许多小行星和彗星,但人类只去过两个目的地:地球轨道和月球。
自1961年前苏联的尤里·加加林成为第一位宇宙探索者以来,总共有大约700人去过太空。其中大多数人进入了地球轨道(绕地球运行)或亚轨道(乘坐像美国蓝色起源公司的新谢泼德火箭这样的飞行器,进行短暂的垂直跳跃进入太空,持续数分钟)。
但除了天生的探索欲望或威望感之外,人类还在地球轨道上进行研究和实验,比如在国际空间站,并利用这些来推动科学进步。机器人也能为科学研究做出贡献,它们能够前往人类没办法生存的地方,使用仪器研究和探测大气层和表面。
韦纳史密斯博士表示,人类更多才多艺,我们比机器人更快达成目标,但在太空中保持人类生存既困难又昂贵。
在她2024年获得布克奖的小说《轨道》中,作家萨曼莎·哈维更富有诗意地写道:“机器人不需要水合、营养、排泄、睡眠……它无所需求,一无所求。”
但机器人也有缺点。许多机器人行动缓慢且有条理——例如,在火星上,漫游车(遥控机动车辆)以每小时仅0.1英里的速度缓慢行驶。“AI可以在国际象棋上打败人类,但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它们能在探索环境中打败人类吗?”伦敦大学的行星科学家伊恩·克劳福德博士问道。“我只是觉得我们不知道。”不过,他认为,AI算法可能会使漫游车“更高效”。
技术能够最终靠将宇航员从某些任务中解放出来,让他们专注于更重要的研究,从而在人类太空旅行中发挥作用。
挑战在于,运行大型语言模型(LLM)等系统要大量的电力,这些系统通过处理大量的文本数据来理解和生成人类语言。瓦格斯塔夫博士表示,我们还未达到在火星漫游车上运行大型语言模型的程度。
“漫游车的处理器工作速度大约是你智能手机的十分之一”,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它们无法应对运行大型语言模型的巨大需求。带有机械臂和四肢的复杂人形机器是另一种技术形式,它们能在太空中承担基本任务和功能,特别是因为它们更紧密地模仿了人类的身体能力。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女武神”机器人由约翰逊航天中心建造,旨在参加2013年的一项机器人挑战赛试验。它重300磅,高6英尺2英寸,看起来与《星球大战》中的暴风兵不无相似,但它是越来越多具有超人能力的类人机器之一。
2011年,一个更晚的“机器宇航员”型号随发现号航天飞机飞抵国际空间站,协助来维护和组装工作。
“如果我们应该更换部件或清洁太阳能电池板,我们大家可以使用机器人来完成”,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约翰逊航天中心灵巧机器人团队负责人肖恩·阿齐米博士表示。“我们将机器人视为在人类不在场时保护这些栖息地的一种方式。”他认为,机器人的用处不在于取代人类探索者,而在于与他们并肩工作。
“你可以指挥火星车拍摄一个场景的照片,寻找符合科学任务优先级的岩石,然后自主地用激光瞄准目标”,瓦格斯塔夫博士说。“它可以在人类还在睡觉时,获取特定岩石的读数并发回地球。”
但像“好奇号”这样的火星车的能力受到其缓慢速度的限制。而且,还有另一件它们无法与之竞争的事情。那就是,人类还有一种额外的优势,那就是以机器没办法做到的方式激励地球上的人们。科茨教授表示“灵感是无形的”。
勒罗伊·焦立中是一位已退役的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宇航员,他在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曾三次乘坐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航天飞机和国际空间站进入太空。他表示同意。“当人类在做某件事情时,人类会产生共鸣。
自1972年12月最后一次阿波罗任务访问月球以来,人类再也没有超出地球轨道进行过旅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希望在本十年内通过其阿尔忒弥斯计划将人类送回月球。
下一次载人任务将于2026年让四名宇航员绕月飞行。计划于2027年进行的另一次任务将让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宇航员登陆月球表面。此外,美国SpaceX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也有自己的太空计划。他表示,他的长期计划是在火星上建立一个殖民地,让人类可以在那里登陆。
“马斯克认为,我们应该移民火星,因为如果地球上发生灾难性事件,那将是人类的后盾”,韦纳史密斯博士解释道。“如果你接受这个论点,那么将人类送入太空是必要的。”
然而,关于在火星上生活,还有许多未知因素,包括她所说的仍然未解决的无数技术挑战。她说:“也许婴儿无法在那样的环境中发育”。“还有像这样的伦理问题,我们还没有答案。我认为我们该放慢脚步。”
然而,里斯勋爵有自己的愿景,即人类和机器人探索可能会融合到这样一种程度,以至于人类自己将成为半机械人,以适应极端环境。“我能想象,他们将使用所有基因改造技术、半机械人附加装置等,来应对非常恶劣的环境”,他说。
然而,在此之前,人类可能会继续沿着机器人探索者早已踏上的道路,小步踏入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