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开云体育入口 > 豪克能应力消除设备

10场重磅展览回望过去的2023

更新时间:2024-06-05 09:37:24  作者: 豪克能应力消除设备


  2023年,我们一起看了上百场展览。国际间交流恢复,国际艺术巨星的展览如约而至,其中不少是亚洲最大规模和内地首展,西方艺术大师展更是在暑期形成热潮。同时,也有不少国内重要当代艺术家的重磅个展。

  另一方面,收藏展成为趋势,知名藏家举办收藏展,新藏家入局、新空间开幕,我们得以一窥中国当代艺术收藏的线进入最后一周,一块儿来看看今年有哪些印象非常深刻的重磅展览吧。

  年初,和美术馆的展览以空间为线索,串联起他的创作。展览中没有肖像,却处处是“肖像”,画中水管、水桶等物体反映的都是人的状态。

  特别是他的“空间绘画”,令人印象非常深刻,“小木屋”、直穿美术馆3层的“柱子”,布满他的抽象肖像,给人沉浸式的观看体验。

  年末,龙美术馆展览则以“肖像”为轴勾勒出他从人物肖像到物的肖像,再到抽象肖像的创作脉络,形成呼应和总结。

  3月,张晓刚在龙美术馆的个展“蜉蝣”开幕,这是他时隔5年的个展,他把这次展览当作是过去3年多的工作汇报。

  张晓刚用20多幅纸本新作“蜉蝣日记”,记录过去这3年,空房间,孤寂的人影,消毒液……任何一个人都能从中唤起一些相似的记忆。还有尺幅特别巨大的“舞台”系列,新作“光”系列……都敏锐地抓到时代的切肤之感。

  “张晓刚:蜉蝣”展览现场,龙美术馆(西岸馆),2023,摄影:shaunley

  《蜉蝣日记:2020年2月22日》,纸上油画、纸张拼贴,54×73cm,2020

  张晓刚在采访中说道:“我还是希望讲故事和表达情感,看中内心的感受,从这个方面来看,这么多年,我还在用生命的意识去面对艺术,我看中的是有切肤之感的创作。”

  4月,宋冬、尹秀珍和他们的女儿宋儿睿,在上海玻璃博物馆带来新展,展览汇集13组首次展出的玻璃新作。

  不少来访者认为这是两人近年来最重要的展览之一,“和以往的作品都不一样”。

  宋冬个展“退火不退火”,围绕“退火”概念进行延伸,以“无”为关键词,用玻璃“著写”36本空无一字的书;塑造近似佛像又像排泄物的雕塑,呈现既污秽又纯洁的矛盾感。

  尹秀珍感兴趣玻璃烧制过程中,各种对抗的应力。她将水果和玻璃一层层叠加、烧制成“挣扎”的涟漪,还在玻璃瓶里收集了108位访者的108口气,作品隐喻着宏大叙事下个体的经验和微妙感受。

  “曾梵志:过往与此刻”展览现场,浦东美术馆,©️ 2023 Zeng Fanzhi,摄影:阿琛

  曾梵志在上海浦东美术馆的展览,是其时隔20年首次的上海个展,也是他三十余年创作生涯中顶级规模的展览。

  这次展览精选了他过去35年间所创作的60余幅代表作,囊括了曾梵志的早期习作,其集中创作于上世纪90年代的“面具”系列,2000年开始创作的“抽象风景”系列,以及贯穿艺术家创作生涯的“静物”与“肖像”实践。

  “不同路径”展厅,浦东美术馆,©️ 2023 Zeng Fanzhi,摄影:阿琛

  而全新系列 “闪烁绘画” 是全球首展,艺术家对这一系列没有做过太多解读,期待观众自己来感受。

  图片“安东尼·葛姆雷:有生之时”展览现场,TAG·西海美术馆,青岛,2023

  4月底,安东尼·葛姆雷在西海美术馆的个展“有生之时”,是他在亚洲最为全面、体量最大的创作呈现。39件雕塑,有他标志性的人体雕塑,也有巨型金属雕塑,展现抽象的身体。

  展陈相当特别,不同时期的作品像图录一样,密集地放在一个展厅,以一种毫无修饰,平铺直叙的方式呈现,葛姆雷表明了自己在之前从未尝试过这种方式。

  “也许我不够了解中国,但我觉得,中国人存在着巨大的焦虑,而展览的作品布置,在某一些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当代人的现状。”

  6月,美国著名艺术家罗尼·霍恩(Roni Horn)在和美术馆带来首次中国个展,也是艺术家亚洲最大个展。她用五吨重的玻璃展现轻盈的“水”;用多变的肖像照片探讨身份,这些霍恩艺术中的代表元素,都在展览中一一呈现。

  作品和安藤忠雄设计的和美术馆环形空间交相呼应,随着展览继续,有如一场漫游,思绪被激发,总有意料之外的感受。

  7月,马蒂斯在中国大陆首次个展“马蒂斯的马蒂斯”,亮相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展览一开幕就刷屏社交媒体。

  展出的280余件珍贵原作和手稿,全部来自马蒂斯去世前亲自规划的美术馆,是马蒂斯本人最为珍视的一批作品。UCCA还特别策划了马蒂斯与中国现代绘画运动的对话版块。

  展览的策划、布置都借鉴了马蒂斯当年的设计,就好像是他在向观众讲述自己的故事,这也让这场展览在2023年一众西方大师展中显得格外特别。

  亚洲规模最大的赵无极回顾展“大道无极”,9月开幕至今,仍有不少观众从全国各地专程前往杭州看展。

  “大道无极——赵无极百年回顾特展”展览现场,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2023

  展览花费了近五年时间筹划准备,系统地展现赵无极的创作,从最早的作品到他生命中最后一张油画,再到赵无极的人生故事,像和诗人亨利・米修的友谊,在异国他乡找寻中国传统,勾勒出他璀璨的艺术生涯,也展现了作为普通人的赵无极。

  2023年的收藏展是一个趋势,不少著名藏家举办收藏展或开设了新空间,其中这两个收藏展让我记忆犹新,刚好形成香港和内地的对照。

  9月,《M+希克藏品:别传》在香港开幕,展出中国当代艺术收藏第一人乌利·希克,捐赠的120余件重量级中国当代艺术藏品。乌利·希克从90年代至今,“百科全书式”地收藏2400多件作品,这些作品完整地展现过去四十年中国艺术的历史。

  “M+希克藏品:别传”展览展出重量级中国当代艺术家,张晓刚、方力钧、耿建翌的作品(从左至右)摄影:梁誉聪,图片M+提供

  “M+希克藏品:别传”展览现场,2023年,摄影:郑乐天 ,图片由M+提供

  作为系列展览,第二场“别传”,聚焦90年代后的快速地发展下,艺术家们对消费主义、财富、国际化的思考,像何翔宇的“可乐计划”、刘鼎再造绘画流水线、洪浩对垃圾的收集;也有徐冰的《喜马拉雅计划〈文字写生〉素描》,在传统中去求索。展览生动地展现了90年代后中国当代艺术及其延伸出来的主题。

  “艺术的朋友”第二期——中国新世代收藏家展览现场,上海油罐艺术中心,2023,摄影:JJYPHOTO

  上海油罐艺术中心的年度大展“艺术的朋友”,在7月和11月连办两场,邀请了最为活跃,在圈内有口皆碑的56位当代艺术藏家,呈现他们近三年内的代表性藏品。这些藏家囊括60后至00后,其中90后占了相当的比例,他们从事不同的职业,知识背景非常多元。

  “艺术的朋友”第二期——中国新世代收藏家展览现场,上海油罐艺术中心,2023,摄影:JJYPHOTO

  “艺术的朋友”第一期——中国新世代收藏家展览现场,上海油罐艺术中心,2023摄影:JJYPHOTO

  展出藏品囊括中国当代艺术中坚力量之作,如仇晓飞、韦嘉、丁乙、张恩利等艺术家的作品,也不乏如西蒙·斯塔林、加百列·里科等西方成熟艺术家的作品,80、90后艺术家的作品也更多出现在了藏家的收藏体系里。整个展览,反映出最真实、最全面的中国新世代藏家图景。

  • 上一篇:【48812】湖人宣告:浓眉右脚应力性损害无限期缺阵或影响季后赛资历湖人该怎样去办

  • 下一篇:记者问起福建舰弹射试验吴谦大校回了两句话官方信息量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