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400-066-2698
咨询热线:400-066-2698
更新时间:2024-05-30 05:09:40 作者: 豪克能应力消除设备
近日,中冶集团发布《关于表彰2023年度中冶集团科学技术创新先进单位、优秀团队及先进个人的决定》,中国二十二冶连续四年获评中冶集团科学技术创新先进单位,并一举获得中冶集团科技奖一等奖、中冶集团首届施工组织设计一等奖、中冶集团科学技术创新优秀团队、科学技术创新先进个人、优秀项目总工等所有科学技术创新类奖项,实现了2023年度中冶集团科学技术创新类奖项大满贯。
2023年,中国二十二冶集团科学技术工作围绕“一创两最五强”奋斗目标,坚定不移走大科学技术创新发展之路,不断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在总结实践中形成新的科技成果,巩固和强化既有技术优势,在建筑领域取得前沿技术突破,为企业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课题组从材料层级——构件层级——结构层级逐层递进展开技术创新,提出了全方面提升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耐久性能的低碳设计方法、构建了低成本条件下大幅度的提高装配式构件表观质量-强度-耐久性的协同优化体系、形成了基于低收缩高徐变反向设计的混凝土结构抗裂新方法、开发了大体积混凝土多路径全程抗裂关键技术等。围绕材料低碳设计、装配式结构低碳建造、结构抗裂方面均有重要科学发现,相关方法、技术推动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领域的科学技术进步,并为推进国家“双碳”战略具有深远意义。
该技术研发了高效的水弹性城市基础设施关键技术、水弹性城市系统调控关键技术,构建了水弹性城市建设系统方法及标准体系,形成的海绵城市系统方法、全流程标准体系、成套关键技术、系统调控技术等成果,为我国涉水“城市病”问题提供了全新系统解决方案,实现三部委“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工作”要求具备极其重大意义,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该技术通过试验明确了炉壳开裂原因与选材,优化了热风炉耐久性提升及修复技术路径,研发了碳钢与不锈钢复合板炉壳制作技术、焊接与应力消除技术、炉壳焊接与精准快速组对和吊装辅助技术等,该技术已在首钢京唐等多座热风炉中得到应用,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项目位于马来西亚彭亨州关丹市,作为海外工业项目,该项目施工要求严格、技术难点多、工艺复杂,人员签证、材料机械运输及清关等工作繁琐,施工管理及组织难度较大。项目部坚持策划先行,开工前制定详细的人员、物资、机械设备进场计划,在国内外各配置一支行动高效、经验比较丰富、技术和管理能力强的项目管理团队,国内外团队协同合作,借助互联网协作平台、网格化管理等手段,提升了工作效率,加快了施工进度,为荣获中国建设工程质量领域最高荣誉“鲁班奖”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公司开拓海外市场和提高品牌核心竞争力提供了有力保障。
项目位于石家庄市井陉矿区工业园西区,始终以建设“绿色、智能、节能、高质量、高效益”国内第一、国际一流特钢为目标,面对持续严峻的新冠疫情,克服重重困难、精细组织、明确技术支撑管理要求,制定“四新”技术、工法专利研发、课题攻关工作规划。坚持策划先行、样板引路,严控材料的品质、严格检验测试与验收管理,创造出众多“世界领先”“国内第一”和“行业先进”,做到了装备领先、技术领先、工艺领先、环保领先。
项目位于曹妃甸工业区钢厂北路北侧,以争创鲁班奖为目标,通过严格把控前期策划和过程控制,保证工序质量一次合格,整体的结构施工前将机电安装图与建筑图进行核对,确保预留、预埋的正确,机电工程施工前利用BIM技术进行预装配,使各类管线、设备整体布局合理、科学、美观,施工工艺精细。
该团队成立于2013年,小组成员20余人,多年来团队围绕固废利用、低碳建造的方向展开研发,切实贯彻国家“双碳”战略,为国家实现“百年建筑”、绘就“绿水青山”宏伟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撑。在“钢筋混凝土低碳建造技术”“固废协同资源化利用”“海洋环境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基因设计”“水泥基材料徐变理论与主动控制”等方向取得多项突破性成果,荣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2项、行业协会科技奖27项,在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59篇,其中SCI、EI收录47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9项;小组成员先后荣获河北省优秀科技工作人员、河北省“三三三”人才、河北省优青、唐山市凤凰青年人才、中冶集团科学技术创新先进个人等荣誉。